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央视聚焦贵州威宁:一道新能“订单式培训”赋能威宁绿色就业新生态

2025-08-04

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年中经济观察丨曾经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为题,走进贵州省威宁县,聚焦这片曾经深度贫困地区在国家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之后,如何依托新质生产力打造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新动能。报道中,央视记者实地走进一道长通贵州威宁基地生产车间,聚焦“订单式”技能培训带动群众稳定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实践。

作为贵州西南地区率先实现光伏产业落地投产的代表性基地,一道长通贵州威宁基地自投产以来,已组建起一支超300人的本地新能源产业工人队伍,为贵州当地稳定就业注入持续动能。目前,该基地90%以上员工来自威宁县及周边区域,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培养和晋升通道建设,已有多名脱贫家庭青年成长为企业生产骨干,实现从“务工者”到“技术人”的转变。

“有技能证书的员工,在我们这里更受欢迎。不仅有更广阔的岗位选择,薪资待遇也更具竞争力。”一道长通贵州威宁基地生产部负责人李富成在采访中向央视记者介绍道。正是这样“订单式”培训机制,使得大量当地青年走出“靠体力、拼劳力”的就业老路,进入具备发展前景和技能溢价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实现职业发展与家庭收入的双重跃升。

赵桐,一位来自光伏一线的青年,经过两年的学习成长,现已成为企业设备工程师,能够独立应对生产线故障、优化设备运行。他表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技能,才能在新能源行业扎稳脚跟。现在无论在哪个企业,有技术的人都会被优先考虑。”

 

深耕贵州

打造西南片区最大生产基地

近年来,一道新能持续深化“分散式制造”战略,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基地布局。在贵州地区,一道新能联合贵州长通集团,分别在威宁县、兴仁市投资设立了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黔西南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智能光伏组件制造基地,积极融入贵州新型能源综合基地建设。2024年,贵州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6%,风电与光伏总装机规模已达2600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一道新能贵州基地正是这一新型能源版图中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道新能在西南片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一道长通贵州威宁基地不仅建有年产2.4GW N型TOPCon高效光伏组件产线,还不断扩展配套设施、完善智能化工艺流程,提升产业链综合能力。目前,该基地产品已成功销往新疆、青海、云南、广西、重庆、四川等多个省份,应用于国家级和省级重大能源项目,包括贵州能源集团关岭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等重点工程。

与此同时,一道新能与贵州当地政府签订“新能源产业人才培训和输出基地”合作协议,整合校企资源、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人力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动能”转化,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就业发展机制。如今,一道长通贵州威宁基地不仅稳就业、促发展,更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支点。围绕“新能源+产业集聚”,企业带动12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活水源”。

 

激发新质生产力

带动产业链集群发展

一道长通贵州威宁基地的落地建设,不仅是企业发展布局的延伸,更是区域产业链集群建设的引擎。伴随项目持续推进,一道新能积极对接贵州本地上下游制造能力,打通配套供应链,有效带动贵州赤水“以竹代木”绿色产业、黔东南光伏玻璃制造产业、贵州铝及铝加工等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地方原材料“资源—产品—市场”的价值链升级,构建更具韧性的本地新能源产业生态。

 

多元布局

构建绿色低碳新路径

除了集中式制造,一道新能在贵州地区也积极布局分布式光伏项目,通过“光伏+交通”等多元融合路径,探索绿色转型的全新方式。目前,公司已成功助力建设毕威高速沿线分布式光伏项目,打造“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绿色电力系统样板,不仅提升公路运营能效,也形成绿色能源示范场景,助力贵州在“绿电贵州”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此外,一道新能还深度参与贵州省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等项目建设,不断拓展清洁能源项目版图,提升贵州“风光火水储”一体化能源格局中的光伏占比。

作为国家“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通道,贵州正加快构建清洁能源强省,而一道新能,正以自身技术、制造与产业资源优势,积极响应地方新能源发展战略。未来,一道新能将继续以威宁为起点,深耕贵州、辐射西南,推进智能制造、绿色能源、高质量就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助力地方产业强链、就业稳岗、百姓致富,共绘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蓝图。

 

 

视频图片素材来源:央视新闻

我们的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用户体验。浏览本网站即视为您同意我们的Cookies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