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2025年9月15日,2025(第四届)SMM光伏产业大会在苏州隆重召开。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受邀出席“破局与重构:多维战略驱动下的光伏产业生态跃迁”高端对话环节。围绕技术创新、场景化应用、商业模式和全球化拓展等话题,宋博士深刻剖析了光伏产业在周期调整期中的挑战与机遇,并分享了技术破局的前瞻思路。
研发逆势增长
技术引领为破局核心
宋登元博士指出,尽管光伏行业自去年以来进入“深度调整期”,多数企业承受着经营与增长的双重压力,但从研发投入的角度看,产业正在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在他看来,周期调整虽然带来阵痛,但也同时孕育着破局的可能,而“技术引领”正是走出行业困局的核心动力。
场景化应用
释放产品最大价值
宋登元博士进一步提出,技术的价值并不在于路线本身之争,而在于是否能够精准匹配应用场景。以TOPCon为例,2024年其市场份额超70%,核心优势在于性价比与适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路线失去竞争力。比如BC组件在特定场景下可实现更高发电效率,而TOPCon因低温度系数与高双面率,亦具备广泛应用价值。
而作为N型技术引领者,一道新能N型TOPCon 5.0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突破27%;搭载该技术的DBC 3.0 Plus电池效率超27.77%,组件功率突破670W,效率达24.3%,不断刷新行业纪录,为不同场景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他强调,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产品则是为场景服务。企业不应陷入单一的技术路线之争,而要关注不同技术在各类场景下的应用,通过“技术+场景”的组合,让不同技术在最合适的场景中发挥最大效用,实现真正的差异化发展。
生态·水面·城市
多维场景驱动产品创新
宋登元博士认为,当前光伏产业已进入“场景为王”的发展新阶段。企业应抛弃对单一技术路线的盲目追捧,转而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场景应用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
作为全场景光伏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一道新能推出生态、城市、水面三大系列应用方案,在差异化竞争中形成独特优势:在沙漠地区,光伏不仅承担发电功能,还承担生态治理和防治荒漠化的重任。面对风沙大、高温的恶劣环境,组件必须具备耐高温、抗风沙的特性。一道新能通过强化边框及耐候性材料应用,可以有效保障系统稳定性并提升发电效率。相比沙漠,海上环境更加复杂。除了高温和风浪,还需要应对盐雾腐蚀、鸟粪污染等挑战。宋登元博士强调,海上光伏必须实现浮体与组件的一体化设计,才能抵御五级以上风浪,确保光伏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在城市屋顶项目中,承重限制成为主要难题。为此,一道新能开发出轻质化光伏组件,使光伏真正融入建筑结构,推动绿色建筑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融合。
商业模式创新与全球化布局
双轮驱动产业跃迁
除了技术路径的阐述,宋登元博士也对产业中长期前景表示坚定乐观。一方面,中国光伏装机规模连续刷新纪录,去年新增装机量达到277GW,今年前七个月已经完成约160GW,整体增长势头依旧强劲。另一方面,光伏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渗透率仍不足9%,距离2060年实现碳中和、光伏占比40%–50%的目标,尚有5倍以上的成长空间。
但现实中,由于过度价格竞争、商业模式单一以及成本压力等问题,行业短期内面临不小的挑战。除了技术与场景的结合,宋登元博士还特别强调了商业模式和全球化市场的重要性。
他指出,光伏产业过去的发展过于依赖单一商业模式,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如果所有企业都挤在同一个赛道,行业就很容易陷入价格战。宋登元博士认为,企业需要推动商业模式多样化,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实现差异化发展。
与此同时,光伏作为全球化产业,不同市场存在显著差异,如中东市场和欧美市场在需求与标准上各不相同。因此,光伏企业应积极布局全球,因地制宜地开发符合当地条件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以此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